欢迎光临山东瑞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中国制冷网阿里巴巴慧聪网
山东瑞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夏天是如何度过的,细数古代制冷方式!
新闻浏览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夏天是如何度过的,细数古代制冷方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 期:2021-8-11 15:10:35 已 阅:1798 次

    当今时代,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类已经可以改变环境及温度,做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炎炎夏日,我们在空调房,吃着冰镇西瓜,看着奥运,你有没有想过,古代的夏天是如何度过,古代人是如何制冷的呢。

烈日炎炎似火烧,鸣蝉藏身树隙中,聒噪声日胜一日。每每此时,恨不能空调随身、自带凉气。

于是暗忖:古人是如何在热浪中悠然度日的?

扇子可能是最能体现

古人度夏之精巧、有情趣的物品。

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

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

故称之为“翟扇”。

但此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

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据考古发现,扇子当仪仗使用时左右开合,

像门,这也是为什么

“扇”字从“羽”和“户”旁。

到汉代,出现了用绢制成的团扇,

又称罗扇、纨扇。在酷热的夏季,

几乎人手一扇。

11世纪,折扇经日本传入中国,

男人们在正式场合改为使用折扇,

团扇成为女性的专用物。

除了扇子,形态各异的瓷枕

也是古人度夏的必备神器。

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

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

四周能透气,由于瓷器表面

有一层冰凉的釉面,

很快成为古人夏季首选的寝具。

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

其中的“玉枕”即是青白釉枕,

也印证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竹夫人又叫青奴、竹奴,

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消暑用具,

一般长约1米,中空,

四周有竹编网眼,

睡觉时抱着它,十分清凉。

宋人市肆间卖冷饮

在酷热难当的夏季,

古人的口福也是不浅的。

在陕西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里,

有个穿着男装的侍女双手捧着一个盘子,

盘子里有个像假山一样的东西,

上面还用花草装饰着,

这就是唐朝时的冰淇淋,

它的名字叫“酥山”。

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食酥山消夏

宋朝人则更喜欢吃草本、水果刨冰,

从冰雪甘草汤,生淹水木瓜,

到砂糖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

雪泡梅花酒、冰绿豆水等,

光听名字就消了三分暑气。

当时的都城汴京,一到农历六月,

街道两旁就摆满了冷饮摊。

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更加琳琅满目,

夜市的冷饮铺甚至要卖到三更时分才打烊。

元代时,皇室以果汁、牛奶和冰块,

发明了“冰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后,

忽必烈赏赐了他一支冰酪,

马可波罗回国后念念不忘,

根据记忆做出了山寨版的冰酪。

后来,这一技术被法国人买走,

再后来,被英国人加以改造,

冰酪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冰激凌。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侍者手捧酥山

到了明清时期,

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巷陌,

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

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

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在民间,还盛行伏日吃莲子汤,酸梅汤,

老北京城前门的九龙斋专门卖冰镇的酸梅汤,

用酸梅煮了后,还要加入玫瑰、

木樨和冰水,喝的时候能凉透牙齿。

清 佚名 《燕寝怡情12帧清内府设色库绢本》

看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观众

或许仍记得这样的情节——炎炎盛夏,

仆人在一个大瓷缸中放入冰块,

再将瓷缸放到小主、

娘娘的房中,用以降低房间的温度。

这种用冰块降温的方法

其实早在先秦就已经有了。

最开始,人们还不会制造冰块的时候,只会“藏冰”。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了专门负责采冰的部门,部门负责人被称为“凌人”。由于冰块在储藏时会融化,因此古人往往要窖存三倍以上的冰块供夏季使用。

唐朝的时候,人们掌握了

用硝石制冰的技术。

硝石是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来的一种矿产。

人们在无意中发现,

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使水温降低,甚至让水结冰。

于是,人们就利用硝石的这种特性来制冰。

汉朝时,出现了最早的人力风扇。

《西京杂记》中记载:

“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

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除了风扇,一种比较原始的“冰箱”

也在宋朝出现,叫做“冰鉴”。

其实就是双层的木桶,下面有基座,

上面有盖,中间有夹层,

把冰块放到夹层里,

盖上盖子,好长时间都不会融化。

“天气这么热我哪里通通不想去,

只想躲在家看着我的电视吹冷气。”

张学友的一曲《天气这么热》

唱出了现代人对空调房的依赖。

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的

也是改造居住环境。

先秦贵族避暑纳凉的“窟室”,

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空调房”,

古人称为“夏房”。

到了汉代,皇宫里设有

冬夏两用的“空调房”,

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

清凉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

———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

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

如此一来,盛夏时清凉殿仍清凉无比,

如同含霜一般。

到了宋朝,“空调房”已经

开始考虑对空气的净化手段,

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

不但凉快,还能起到“清芬满殿”的效果。

明清时期,皇家宫殿房间内出现了

可移动的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

上面镂空,作为冷气出孔,

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如西瓜、冷饮等。

这种“冷柜”后来民间也用上了,

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

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高档家电”。

    看了这么多的古代制冷方式,是不是为古人的智慧拍手称赞,再看我们当今的生活,条件那么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为了生活能够更加美好,加油。


新闻类别
新品推荐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